找到相关内容20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

    瓦石,遍散各地,但是人民不起贪婪邪念,城邑聚落夜不闭户,没有怨贼、盗窃、战争的苦难。   四、结束语   二十一世纪人类正面临地球暖化,自然生态严重破坏,粮食资源日益匮乏,全球金融经济大海啸、世界...

    依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4971693.html
  • 试论《仓央嘉措情歌》之美

    愿望表现在敬语词之中,使得《情歌》的语言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。同时,敬语词的运用使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也受到语言的美化。   三、结束语   综上所述,我们从《情歌》中“美”的角度总体认识和感知到《情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2081352.html
  • 考证佛教世界观真理性系列之三

    概念“法眼”(当然“法眼”也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看见的),释迦佛是通过“法眼”看到了MMS——真正的“真珠子”。至于释迦佛的法眼是什么,是需要我们今后不断探索的大学问。作为本文的结束语,作者对释迦佛...

    赵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3281696.html
  • 试从轻微戒论佛陀本怀

    惊恼者,得恶作罪。如来依法摄僧的究竟理想,无非就是使“正法久住,梵行久住。”   三、结束语   戒律的特质和功能在于:令行者由内心的自动,自发,自觉的关照,任运而自行之“不逾距”。由严持净戒而令心不...

    风前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5682167.html
  • 一尿毒症患者真学佛,疾病不药而愈

    成佛道。”为了这,我以“大舍大得”作为祝凤林师兄学佛之路的结束语吧!   《蜀中净土》编者按  人生逆境多,哪一个人能避免患病,衷老,亲眷生别死离?祝凤林的一生:幼年丧父,青年亡夫,中年辛劳,老患...

    祝凤林口述 廖治六笔录

    |学佛|治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0493386111.html
  • 由鞋试论唐文化对于阗的影响

    很困难的,所以,将其看作七世纪以前的作品是很自然的。   结束语   笔者以中国传统的履-鞋-为线索进行了考察。丹丹乌里克有大量的鞋存在,说明这里的日常生活吸收了中原的物质文化,也曾经实际使用过。...

    竹下茧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18094691709.html
  • 浅谈佛教禅宗观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与应用

    内容。当科学医学对人体物质范围研究基本圆满的时候,将体现中国传统医学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潜力。   三、结束语   综上所述,佛教禅宗观医学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与应用,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诊察生命的所在。...

    方国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31892255.html
  • 欢庆上海静安寺正法久住梵幢落成

    慧明大和尚告诉我们,“正法久住”四字,意在祈愿正法久住世间。《大宝集经》曰:“正法久住故,天人充满恶道减少,能令如来法轮常转。”正法久住于世,众生方得利益,出离苦海得大解脱。   结束语   静安寺...

    林志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74994911.html
  • 试论堕法的六和精神

    余人为惊恼者,得恶作罪。如来依法摄僧的究竟理想,无非就是使“正法久住,梵行久住。”   三、结束语   戒律的特质和功能在于:令行者由内心的自动,自发,自觉的关照,任运而自行之“不逾距”。由严持...

    湛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090995382.html
  • 唯识学上的唯识义—济群法师开示

    、从释难以成立唯识   九、结束语   一、前言   在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中,古今中外的哲人智士都在共同关心着一个问题,就是作为宇宙人生差别现象生起的本根是什么?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,在中外...成唯识论》、《唯识二十论》,此不赘述了。   九、结束语   以上从经教、理论、实践、譬喻、释难的六个方面,充分说明了一切诸法都是唯心所现,离心之外没有实境。然而经论为什么要成立唯识呢?因为凡夫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唯识|济群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01252248.html